close

  最近陸生們陸續回國了,對於這半年就近觀察有些許感想,或許是文化、政治、法律及其社會變動過程。當然,要談論這麼一個富敏感性的話題,實在難以在用語上保持全然的政治正確,勢必有著讓其中一方看得礙眼的地方。個人向來相信「制度是社會現象的集結」,故解釋上大抵著眼於此。

  「社會與法律」。我出生時已在台灣解嚴之後,對於較早期的社會變動無緣見證,對於自身文化的認識亦礙於年歲無法做更宏觀的見識。但如果以作為一第三者的角度,觀察陸生們談論過程提到的種種大陸社會爭議,可以從中見到社會緩慢變動的過程。最顯然的是「所有權」爭議,中國法沒有所有權概念我也是後來才得知的,雖然本早該知道共產主義並不樂見所有權的存在,但由於早已全盤接受大陸法的思維,早將所有權絕對係一現代法律基礎這點看得極為理所當然,當得知原來有成文法真有不具有所有權概念時,實剎有恍然大悟之慨。

  大陸所爭執的土地所有權問題就是這麼一個過程。我無意以著古老諺語或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欲望的解釋驗證這一過程,但人們當財產積累到一定程度,思索著如何永遠的保存這一份財產,或留之子孫,或做更進一步的擴張時,自然會想到該使得這份財產如何得到法律的承認,而當法律若予以否定所有權存在時,將無疑造成財富進一步擴展的阻礙;這點觀諸歐洲中產階級的興起與中國史君主在觀念上領有萬物的後果,自不難明白。這一過程從另一角度觀察,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私法上的爭議問題,其所透露的更多的是人們對於自身重要性的認識,而對於集體主義的厭倦,這種對於本位的思考會逐漸衍生對於個人自由、個人權利的渴望,進而擴張到對於國家制度改革的動力。

  「社會與政治」。陸生們常以「菁英代議」稱呼自己國家的政治制度,當然個人對於這麼一個在我們聽來有些古怪的名詞,實讓人無法猜測到其中有多少自豪成分,又有多少是自嘲成分。不過倒是可以從這麼一個名詞看到他們矛盾,渴望卻又不敢直言的矛盾。即,我們可以猜想得到他們對於自身參與政治的渴望,但對於全面性的代議制度卻頗有疑慮,知識階層對於自身人民的知識水平有所懷疑,而無法相信所有的人們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一矛盾心理我們可以看出就算中國即日起斷然實施全民普選,那造成的問題已可以想像,畢竟普選有一要求係人民對於自身利益的重視,若社會並不具有這一共識,則必然在選舉時亦以國家利益、甚至是菁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而從陸生們的用語可以看出彼岸社會尚無法完全脫離對於政府的服從,尚無法認識到自身乃至於社會整體對於國家的影響力,那無異使得這一制度淪為特定族群的橡皮圖章。但個人則對於這一名詞的出現持以樂觀態度,畢竟他們已經看出問題點在於社會整體對於政治的認識,承上段所述,當社會對於制度改革有著迫切要求,而政府約莫不出兩種作為,即保守或順從,前者會誘使人民走向將權力收回,後者則是較為溫和的逐漸達成改革目的,而無論何者都吻合制度變動的目標。

  「政治與法律」。有位陸生直接了當地提出中國司法制度最大問題,在於司法機關的不獨立;這一不獨立有一緣由係因為司法機關財政上的不獨立,司法機關在預算上受到行政機關制約,自然難以發展出機關的獨立性格,而使得司法機關只能作為行政機關的附屬品,進而造成社會整體對於司法的缺乏信任。不過司法機關無法得到獨立地位,並不僅僅只是修改財政制度就能得到解決,亦不在於法制的改革就能達成這一目的,而是先需要社會整體意識到法律在社會上的重要性,認識到法律係社會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才能進一步想見法律能夠做以人民彼此協商的準則,更進以成為對抗行政機關不法作為的後盾,社會整體才會意識到司法制度獨立的重要,而推進對於制度的改革。而就個人對於中國尚處於一人治社會,社會整體對於缺乏法治觀念下觀察,其社會若欲達成司法獨立的目標,進程顯然會是更為漫長。

  「文化」。台灣喜稱中國文革後再無文化,但個人誠不以為然。文化不會因為一場動亂而永遠的消失,而僅僅只是被社會暫時性地遺忘,否則我等無法解釋諸位大師的存在,黃永年、高行健、劉曉波,顯然地,文化在中國僅僅只是受迫於政治,潛藏伏流到了更為深層的所在,等待人們有朝一日從新將其挖掘。而政府亦無法阻止人們找回他們的文化,就像太陽王無法阻止伏爾泰的小冊子,路易拿破崙無法放逐雨果的小拿破崙(Napoléon le Petit),第三共和保守派亦無法停刊左拉的我控訴(J'accuse)。這段交換期間,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詢問著台灣的法院地址、投票所地址實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陸生們走進大學的圖書館裡,拿起以繁體中文著寫的社會學、環境法字字研讀;我們可以聽見他們大學生間開始流行起王澤鑑老師的民法體系,甚至修習著他們在自己國家中少有開設的課程,如憲法專題、財稅法專題,並積極地參與著大學的課堂討論,哪怕其中內容對於彼岸人而言有著太多政治不正確。彼岸中國人沒有文化嗎?我想可以從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望之中,見著一從新喚醒文化的積極過程。

  這是個人事隔四年後,能夠再次有著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些大陸交換生。相比四年前的大學生們,今年的同學們讓我感受到的,有著更為旺盛的求知慾望,有著對於台灣民主制度欲更深入探究的好奇心,而這份好奇心並不止於顏色認識,他們開始主動的與台灣學生討論政治議題,探討更為深入的民主精神,同時,他們對於自己國家的制度弊病更為敢言,見識上亦更具有批判性。寫著寫著,想起他們這時也該坐上了飛機,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回想著這些同學們的身影,忽然間,覺得我們國家與中國間種種糾葛,種種欲待解決的契機,已經在他們身上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陸生
    全站熱搜

    林反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